
配资查官网

本文1823字 阅读3分钟
声明: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,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,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,意在科普健康知识,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。
王叔今年刚60出头,平时身体硬朗,唯一的“爱好”就是喝两杯白酒。谁知前段时间突然胸闷气短,被送进医院,确诊为。医生问诊后得知他每天都要喝上几两白酒,顿时皱起了眉头。
“心梗患者喝白酒,风险远比你想象的大。”这是医生的原话。很多人觉得白酒能活血、通经络,甚至还有“保健”作用,可真的是这样吗?今天我们就来聊聊,心梗患者到底能不能喝白酒?又该注意什么?

白酒真有“活血化瘀”的好处?小心被误导了!
不少人坚信白酒能“活血”,尤其是中老年人喝白酒,常常是冲着“驱寒活络”“通血管”去的。但真相是,这种说法并没有确切的科学依据,更多的是民间传说。
酒精并不具备治疗疾病的功能,反而可能加重心脏负担。
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内科专家指出:酒精会刺激交感神经,使心率加快、血压升高,这对本来就血管狭窄的患者来说,无异于雪上加霜。
而且,短时间内大量饮酒,还可能诱发心律失常、心脏骤停,严重时甚至会直接导致猝死!

心梗之后还能喝酒吗?医生的回答很明确
“能不喝,就别喝。”这是临床医生给出的最直接建议。
心肌梗死发生后,心脏已经受到了不可逆的损伤,心肌细胞坏死,功能下降。此时再喝酒,会进一步增加心脏的耗氧量,诱发再梗死或者心力衰竭。
很多患者以为“少喝点没事”,但问题就出在这个“少”。
研究发现,即便是“轻度饮酒”,也可能干扰血脂、血压控制,影响心脏康复。
一项发表于《中华心血管病杂志》的研究指出,心梗患者饮酒与再发事件风险呈正相关,即饮酒越多,复发风险越高。

白酒伤心脏?真正的机制是什么?
白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,其本质是一种中枢神经抑制剂,但对心血管系统却是双向刺激。
酒精进入人体后,会导致血管扩张、血压波动、心跳加快。短期内看似“活血”,实则长期损害血管内皮,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加重。
更危险的是,酒精还会影响凝血机制,加重血栓形成风险,这对心梗患者来说,无疑是火上浇油。
此外,酒精还能影响肝脏代谢,干扰降脂药物、抗凝药物的作用,增加出血或肝损伤的风险。

真的有人因为喝白酒导致心梗加重吗?
这不是危言耸听。2022年,《中国循环杂志》曾报道过一起典型病例:
一名55岁男性,心梗术后恢复良好,但因春节期间连续饮用高度白酒,突发心律失常并二次心梗,最终进入ICU治疗,差点没挺过来。
医生分析指出,酒精是此次再梗的重要诱因。
而临床观察也发现,心梗患者在节假日、聚会期间再发心梗的几率,要比平时高出30%以上,背后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饮酒。

白酒对心血管的“误会”,该彻底终结了!
很多人误信“红酒护心”“小酒怡情”的说法,其实这种观点来自于“法国悖论”的早期研究,但在后续更大样本、更严谨的研究中,这种所谓的“保护作用”被逐渐否定。
世界卫生组织、美国心脏协会、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等权威机构均明确指出:
“饮酒对心血管无任何保护作用,心血管疾病患者应完全避免饮酒。”
特别是高血压、冠心病、心梗病人,饮酒只会加重病情,没有任何“好处”。

那是不是只戒酒就万事大吉了?
当然不是。心梗之后的康复管理,是一场长期战斗。
除了彻底戒酒,心梗患者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:
控制三高:高血压、高血脂、高血糖,是心梗的“死对头”,必须严格管理。
定期复查:心电图、血脂、血压等要定期检查,防止复发。
规范服药:阿司匹林、他汀、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不能随意停用。
合理饮食:低盐低脂,多吃蔬果,避免重口味食物。
适当运动:康复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轻度运动,如散步、太极。
记住,心梗不是病治好了就完事,它是一种需要终身管理的慢性病。

心梗患者喝酒的“底线”在哪?
很多人还是心存侥幸,觉得“我就喝一口,不会有事”。医生给出的建议是:
“没有所谓安全剂量,心梗患者饮酒的底线就是——零。”
不是“少喝”,不是“偶尔喝”,而是完全不喝。
这不仅仅是对自己负责,更是对家人健康的负责。别让一杯酒,毁了整个家庭的幸福。

写在最后:白酒不是“补药”,心梗不是小病
中国人讲情义,讲酒桌文化,但健康才是最硬的底气。
如果你或你的家人刚经历过心梗,请一定远离白酒,别再被“活血”的说法误导。酒精不是药,对心脏来说,它是毒。
别等到二次心梗才后悔,健康从这一杯不喝开始。
参考文献: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.《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(2023年版)》[J].中华心血管病杂志,2023,51(5):437-456.
名鼎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